10米便携式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多大
编辑:薛红
10米便携式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计算需结合 滚球法 进行确定。以下是具体分析:
1. 保护范围计算(滚球法)
滚球半径:根据防护等级选定(常见Ⅱ类防雷,半径45米)。
计算公式:
保护半径 ( r ) 在平地上的理论值为:
其中:
展开剩余55%(h) = 避雷针高度(10米)
(R) = 滚球半径(45米)
(hx) = 被保护物高度(若地面物体hx =0)
经计算:
当保护物体高度 (hx=0) 时,10米避雷针的保护半径约为 28米(Ⅱ类防雷)。
(注:若为Ⅲ类防雷,滚球半径60米,保护半径约24米)
2. 实际应用限制
地形影响:斜坡或附近建筑物会显著缩小保护范围。
多针协同:多根避雷针联合布置可扩大保护区域 。
动态调整:便携式避雷针需严格垂直安装。
3. 便携式避雷针的 特shu性
材质:通常为铝合金或碳纤维,重量≤20kg,可快速部署。
接地要求:单点接地电阻≤10Ω,若土壤电阻率高需配合降阻剂。
典型场景:
临时露天活动
野外作业营地
应急通信设备防护
4. 选型建议
提前放电型(ESE):保护范围可扩大1.5~2倍手机配资股票,但需符合防雷规范。
发布于:河南省